AI中国网 https://www.cnaiplus.com
巡逻机器人增强安保力量、墓穴导航和可升降墓碑方便祭扫……清明祭扫高峰期,八宝山革命公墓也迎来了祭扫高峰。和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的革命公墓到处充满“科技范儿”。
据北京晚报报道八宝山革命公墓,是为了祭奠那些曾革命奋斗和牺牲的英雄们,在他们去世之后,既是对他们生前贡献的嘉奖,这里长眠着共和国的开国元勋、战功显赫的革命将领、成就卓著的科学家、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等革命英烈的墓区林荫大道上,有一台小型机器人格外显眼。这台巡逻机器人能人脸识别可疑人员,骨灰“后处理”可将骨灰压缩方便祭扫,GPS生态墓穴导航寻址系统一码通查……上午,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“节地生态安葬、平安文明祭扫”主题活动,用科技宣传生态安葬,文明祭扫。
“现在给它设定的是庄重工作模式,车速保持在每小时3至5公里左右,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转换为执行任务模式,车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0公里。”革命公墓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台机器人可自动实现态势分析,如果它的“双眼”监测到异常举动,就会马上“警觉”,同步展开分析。“比如说两个人突然抱在了一起,捕捉到这个动作之后,它并不会马上冲过去,而是‘冷静’观察,这两人是在拥抱,还是在打斗?如果它不能判断,就会将捕捉的视频影像发回中控室,由监控人员来判断和处置。”在安保日常巡逻的同时,作为24小时科技补充力量,守护革命英烈墓区的安全。
机器人的“双眼”具有人脸识别功能,系统可设置黑白名单,通过人脸识别可识别出黑名单的特殊人员,并立刻向后台发出警报。机器人的自重高达600斤,“一般人搬不动,所以就算受到冲击,它也能稳如泰山。”机器人的行进路线可调整,还能爬坡涉水,10厘米的斜坡和20厘米的积水都可以顺利通过。如果有行人突然出现在机器人的行进路线上,它还可以及时停车,主动避让。机器需要充电,这台机器人也不例外,不过它可以在电量即将耗尽的时候自动前往充电区,无线充电5小时,“我们现在共有两台机器人,两个‘人’可以实现自动交接班儿,一台去‘吃饭休息’了,另一台就能主动上岗。”机器也有不可控的时候,为了避免这一情况,负责人介绍,机器人的系统中设定了一条生命线,后台每分钟同步监测,一旦后台监测不到生命线,那么设备会自动静止,“对于机器人来说,静止就是最安全的。”
此外,今年革命公墓还新增了GPS墓穴导航寻址系统,只要轻扫二维码,输入逝者姓名,就能在手机上定位墓位具体位置,并为家属规划墓穴路线。 目前,革命公墓共存放骨灰3.9万余份,近年来推出了系列节地生态葬方式。
今年,革命公墓在草坪葬的基础上,推出了可升降墓碑。北区的墓园中,墓位上覆盖了一块草皮。据工作人员说,可降墓碑就在草皮之下,将草皮取下之后,轻按墓碑旁边的一个装置,即可将高近1米的墓碑升起,墓碑的前方还会有一个小型祭台,方便市民摆放祭品。如果完成祭扫,再将墓碑降回地面之下,盖上草皮即可。目前,公墓已有30多份骨灰改造成了可升降墓碑。
在如今这个社会,城市建设体系越来越完善,市政服务越来越贴心,所使用的服务设施、机器人产品越来越高科技,越来越便利,但对于使用者来说,在享受这些服务的同时,我们更应当当抱有珍惜之心,持有公德之心,否则这些能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高科技智慧“服务者”的“寿命”就可能不长久,就可能成为一种摆设,就有可能是在浪费城市资源!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AI中国网 https://www.cnaiplus.com
本文网址: